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」,是繼「再給我一天」之後我又看的一本書,同樣還是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」的作者。這是很經典的,寫一本書賣三本書,哈哈!
這本是在「再」一書之前發行的,很明顯作者此時還算有實力,這本比「再」一書好多了。以下又會有大量的內容,請各位慎入。
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」又一次寫到有關生死的議題,在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」裡是以一個老人來說出如何面對死亡。「再給我一天」是要人尊重生命,珍惜每一天。而這本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」的寫法是真的有人死掉了,但他死後,他在天堂(或介於要前往天堂的路上)遇見了五個人,有些他原本認識,有些他原本不認識,但他們都告訴這位死者一段故事,原來他們都是在生命中有交會的!所以這本書是要說,每個人都是重要的,我們來到人間,是為了與別人相遇。
死者是名叫艾迪的遊樂園維修員,故事的開始他就準備死了,他是在一場遊樂設施的意外當中,為了就一位小女孩而死亡的。他已經八十三歲了,當維修員度過一生。瘸了一隻腳,沉默寡言。
作者再次用大量的倒敘法,帶出他一生的故事。
他遇見的第一個人,是遊樂場「怪人怪事屋」裡的一位藍皮膚的人,那位藍皮膚的人是因為遇到糟糕的醫生,把硝酸銀當藥吃,就變藍皮膚了。說巧不巧,在艾迪八歲生日的那天,他的球滾到馬路上,害一輛車發生車禍,駕駛死亡,而艾迪自己並不知道。那位駕駛就是那名藍皮膚的人。好啦,這樣他們就有交會了。
藍皮膚的人教導艾迪一件事,為什麼許多人都要去參加葬禮(就是電視上看到外國人喪禮,總是圍了一大堆人),為什麼不太熟的人也都會參加?他說,因為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,「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,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。再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,人的生命就此改觀」。
嗯,我不太會說那種感覺,但好像滿有道理的。
第二個人是在打仗時的小隊長,他們出生入死地一起作戰。小隊長很嚴厲,但給他們一個最堅定的信念,就是他「不會丟下任何一個弟兄」(我覺得這很重要)。他們在戰爭的最後曾經一起被敵方抓走,在受盡折磨的許久之後終於成功逃脫。處於那戰爭的狀態下,他們很快就決定把現場整個燒掉,討個痛快(雖然沒有實質意義,但就會特別開心?!)。在大火熊熊之時,艾迪看到了裡面還有個身影在移動!他進入火場試圖救出那個人,但當然是沒有找到,他的小隊長企圖硬是把他拉出來,但是在當時艾迪幾近瘋狂的當下,根本不可能。所以....小隊長開槍...打傷了艾迪一隻腳。終於真相大白了,在艾迪死後終於知道它是怎麼受傷的。但隨後他們駕車逃哩,小隊長在前方為他們引路,踩到地雷而犧牲了。
所以小隊長教導艾迪一件事,就是犧牲。艾迪犧牲了他的一隻腳,以至於能夠活下來。小隊長為了他們犧牲生命,換來這些弟兄都活了下來。有時候,犧牲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單純的損失,而是要看最後換來的成果,這才是犧牲的意義。
第三個人是露比,他是遊樂園的命名來由(露比遊樂園),但其實她只是要出場解決艾迪和他老爸的問題而已。艾迪和他老爸處非常不好,尤其在艾迪從戰爭回來,一直陷在重重心理陰影時,他老爸只是要求他立刻去找工作。反正他們之後就從來不講話了。但露比給艾迪看了一段畫面,是他老爸一位老友同事被公司開除,心情鬱卒喝酒,想去找艾迪他老爸求救,當時只有艾迪他老媽在家,那位同事在酒精影響下,一時色心大起,企圖對艾迪他老媽做出糟糕的事情。及時被艾迪他老爸看到,他老爸拿著鎚子追出去,但發現他老友酒醉之下掉進海裡了。原本想殺人的艾迪的老爸,不顧自己已經不年輕的身體,仍然下海救人,之後因為肺炎死亡。但這過程他始終都沒有說。
其實我不太清楚他老爸這行為何以用來解釋他們長期以來處不好,但這段故事卻頗為令人震懾。露比解釋艾迪他老爸因為朋友而死,「是因為忠誠而死」。她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,「境界更高的忠誠,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」。
露比要艾迪學會寬恕。「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憤怒,而我們死的時候,靈魂也擺脫了憤怒(他們現在的對話是在天堂喔)」,「你必須先明白你為什麼會有那些憤怒,而你又為什麼不再需要有那些感受,這樣才能繼續前進」。就這樣,露比用滿無俚頭的方式,讓艾迪和他父親和解了。
第四個人是艾迪的妻子,他一生中唯一愛過的人。但她早死(這本書到底死了幾個人啊),從此以後艾迪就不再感受到愛了。
他們回憶了很多事情,他妻子教他一件事,「人生總會結束,愛,沒有終點」。這句話真是很偉大,但也很無奈吧。我們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,我們所愛的人總有一天會離開,但又有多少人能很乾脆地跳脫出對方離開的悲傷,而冷靜地說,愛是沒有終點的,雖然已經不再了,但愛是永遠的。真是太困難了。
最後一個人你猜是誰,是在打仗時那著火的房子裡那個身影!原來那真的是一個人,是一個小女孩!她當場就被燒死了。其實這件事正是艾迪數十年以來內心的陰影,在他死後的現在,終於面對了這一件事。
他得到了小女孩的寬恕(為什麼要原諒啊,那小女孩真是太偉大了,大概是因為天堂是沒有仇恨的吧),也說出了自己長期以來的悲傷,他覺得一生都在遊樂園當維修員真是太沒用了,當然,小女孩讓他知道,他每天為了遊樂器材的安全而工作,是幫助了無數人生命安全的行為,是很偉大的。
以上。
作者用五個人的形式講了五個方面的艾迪的煩惱,或許也是很多人面對的吧。
書的主旨是要講,每一個人都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,共同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,就像艾迪遇到的這五個人都帶著一個故事。艾迪也將在天上等著,等著對被他救了的那位小女孩講一段故事。
▼
2008/08/02
2008/07/31
再給我一天 for one more day
「再給我一天」
我會看這本書,完全是衝著他是「倒數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」的作者寫的書才看的。但我是對這一本非常失望啦,以下將用很無聊的記法描述這本書的大意,所以想看書的各位請慎入!
這本書和大部份小說差不多都要兩百多頁,但一看就知道是有膨風過的。大的段距、上下左右邊緣留很寬....。所以我似乎只花一天午餐和晚餐和一點點其他時間就看完了。
看的過程也讓我頗為不愉快。
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前棒球球員,長期酗酒,然後回到故鄉自殺。在幾乎要死亡的時候,他見到了她媽媽,一位她一生最對不起的,但是早就已經死去的人,最後他獲得了媽媽的原諒,而這位先生並沒有自殺成功。書名「再給我一天」就是說,如果可以活一次,他要用對的方式對他所愛的人。
作者 Mitch Albom 說這可說是一個鬼故事,整本書只有最前面最後面是現實世界,中間全都是那位自殺先生的「想像」(反正就是死前會看到過去一切的那種說法)。整本書花了兩百頁在寫那位先生──好吧,我要搬出他的名字了,他叫奇克──在過去對他的媽媽有多麼糟糕。在描述成長過程的同時,又插入了大量的「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」和「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」,連著故事本身,作者成功讓我們這些讀者知道,奇克在回想起來對他的媽媽有多麼愧疚,但我是邊看邊罵!怎麼會有這麼該死的壞小孩呀!
像是他硬是要在妹妹面前戳破,聖誕老人是媽媽假扮的。那種九歲小孩自以為看清一切的行為讓我 x 聲連連啊!
另外奇克的爸爸更是個糟糕的人,在奇克小時候和媽媽因不明的原因吵架冷戰離婚之後就離開了。在那個年代離婚的婦女是非常被瞧不起的,鎮上的人都議論紛紛,在背地裡說壞話,而該死的奇克不但不挺身而出幫媽媽說話,反而也覺得是很丟臉的事情。
奇克的媽媽一心想要奇克讀書有好的教育,她為了扶養奇克和他妹妹,原本在醫院當護士,但因為離婚的關係被趕出來(這真是很莫名其妙),當美髮師,當清潔工。這是很讓人肅然起敬的辛苦,但奇克一整個覺得很丟臉,真是很讓我生氣!當奇克終於進了大學,入學時媽媽想一起看看宿舍,但被奇克以太丟臉為由趕走了....
你以為沒了嗎?
另一方面,奇克的爸爸一心想「扶植」奇克成為棒球球員。站在支持台灣棒球的立場,我對這件事沒有意見,但他老爸的手段就錯了。要知道他已經離開這個家庭而且完全沒有任何聯絡了,但他會偷偷去找奇克,唯有和棒球有關的時候,也因此他聽了父親的話,大學輟學加入小聯盟,一度上場打擊,但很快就因傷離開。不打棒球之後換了幾項工作都始終不成功。
要知道他放棄大學去打棒球是非常傷害他媽媽的,媽媽努力十數年送他進大學,但只接到奇克一通電話,得知要聽那「從未有任何貢獻」的父親的話,改為加入棒球隊。這不是單純的小孩要選擇自己志向的問題而已,在他的父母那種關係下,這對他媽媽真是很殘酷的選擇。
更糟糕的是,在他媽媽七十九歲的生日會,他接到那平常總是無消無息的父親的電話,得知又有個打棒球的機會(退休球員的比賽),就這樣,他再一次背叛他的母親,在生日當晚坐車離開,還騙媽媽是工作上有急事。而你猜怎麼了?奇克的媽媽在隔天一早,奇克擊出一球並被接殺的同時,心臟病發作死亡。
奇克為了他那糟糕的老爸的點子,沒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。
而我不是說他在自殺幾乎要死亡的時候見到了他媽媽嗎?他媽媽帶他見了許多人,最後見到了一個女人,噢!天啊!真相大白了,原來奇克父母離婚的原因是,他爸爸有婚外情,而且兒子還和奇克差不多大!
這麼串起來,過去奇克母親是多麼的偉大!她的委屈完全不說出來,自己承受著痛苦扶養小孩長大,但孩子卻總是一次次忘記她,去找那位可惡的父親。
最後,在那幾乎死亡的「想像」中,奇克終於知道自己過去的行為是多麼錯誤,但他也只能在想像中向早已死去的母親道歉了。
所以,故事就是要說,如果可以再給奇克一天,他要對愛他的人更好點。而這整篇故事雖然一整個看起來就是很讓人生氣,但要說的宗旨是重要的,我們要珍惜現在,對每一個愛我們、或我們愛的人好一點,不要辜負愛我們的人,也不要遲遲不對愛的人表達。
我覺得最重要的,請不要當個死小孩!孝順點!
我會看這本書,完全是衝著他是「倒數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」的作者寫的書才看的。但我是對這一本非常失望啦,以下將用很無聊的記法描述這本書的大意,所以想看書的各位請慎入!
這本書和大部份小說差不多都要兩百多頁,但一看就知道是有膨風過的。大的段距、上下左右邊緣留很寬....。所以我似乎只花一天午餐和晚餐和一點點其他時間就看完了。
看的過程也讓我頗為不愉快。
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前棒球球員,長期酗酒,然後回到故鄉自殺。在幾乎要死亡的時候,他見到了她媽媽,一位她一生最對不起的,但是早就已經死去的人,最後他獲得了媽媽的原諒,而這位先生並沒有自殺成功。書名「再給我一天」就是說,如果可以活一次,他要用對的方式對他所愛的人。
作者 Mitch Albom 說這可說是一個鬼故事,整本書只有最前面最後面是現實世界,中間全都是那位自殺先生的「想像」(反正就是死前會看到過去一切的那種說法)。整本書花了兩百頁在寫那位先生──好吧,我要搬出他的名字了,他叫奇克──在過去對他的媽媽有多麼糟糕。在描述成長過程的同時,又插入了大量的「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」和「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」,連著故事本身,作者成功讓我們這些讀者知道,奇克在回想起來對他的媽媽有多麼愧疚,但我是邊看邊罵!怎麼會有這麼該死的壞小孩呀!
像是他硬是要在妹妹面前戳破,聖誕老人是媽媽假扮的。那種九歲小孩自以為看清一切的行為讓我 x 聲連連啊!
另外奇克的爸爸更是個糟糕的人,在奇克小時候和媽媽因不明的原因吵架冷戰離婚之後就離開了。在那個年代離婚的婦女是非常被瞧不起的,鎮上的人都議論紛紛,在背地裡說壞話,而該死的奇克不但不挺身而出幫媽媽說話,反而也覺得是很丟臉的事情。
奇克的媽媽一心想要奇克讀書有好的教育,她為了扶養奇克和他妹妹,原本在醫院當護士,但因為離婚的關係被趕出來(這真是很莫名其妙),當美髮師,當清潔工。這是很讓人肅然起敬的辛苦,但奇克一整個覺得很丟臉,真是很讓我生氣!當奇克終於進了大學,入學時媽媽想一起看看宿舍,但被奇克以太丟臉為由趕走了....
你以為沒了嗎?
另一方面,奇克的爸爸一心想「扶植」奇克成為棒球球員。站在支持台灣棒球的立場,我對這件事沒有意見,但他老爸的手段就錯了。要知道他已經離開這個家庭而且完全沒有任何聯絡了,但他會偷偷去找奇克,唯有和棒球有關的時候,也因此他聽了父親的話,大學輟學加入小聯盟,一度上場打擊,但很快就因傷離開。不打棒球之後換了幾項工作都始終不成功。
要知道他放棄大學去打棒球是非常傷害他媽媽的,媽媽努力十數年送他進大學,但只接到奇克一通電話,得知要聽那「從未有任何貢獻」的父親的話,改為加入棒球隊。這不是單純的小孩要選擇自己志向的問題而已,在他的父母那種關係下,這對他媽媽真是很殘酷的選擇。
更糟糕的是,在他媽媽七十九歲的生日會,他接到那平常總是無消無息的父親的電話,得知又有個打棒球的機會(退休球員的比賽),就這樣,他再一次背叛他的母親,在生日當晚坐車離開,還騙媽媽是工作上有急事。而你猜怎麼了?奇克的媽媽在隔天一早,奇克擊出一球並被接殺的同時,心臟病發作死亡。
奇克為了他那糟糕的老爸的點子,沒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。
而我不是說他在自殺幾乎要死亡的時候見到了他媽媽嗎?他媽媽帶他見了許多人,最後見到了一個女人,噢!天啊!真相大白了,原來奇克父母離婚的原因是,他爸爸有婚外情,而且兒子還和奇克差不多大!
這麼串起來,過去奇克母親是多麼的偉大!她的委屈完全不說出來,自己承受著痛苦扶養小孩長大,但孩子卻總是一次次忘記她,去找那位可惡的父親。
最後,在那幾乎死亡的「想像」中,奇克終於知道自己過去的行為是多麼錯誤,但他也只能在想像中向早已死去的母親道歉了。
所以,故事就是要說,如果可以再給奇克一天,他要對愛他的人更好點。而這整篇故事雖然一整個看起來就是很讓人生氣,但要說的宗旨是重要的,我們要珍惜現在,對每一個愛我們、或我們愛的人好一點,不要辜負愛我們的人,也不要遲遲不對愛的人表達。
我覺得最重要的,請不要當個死小孩!孝順點!
2008/07/22
經濟殺手的告白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
這是一本很殘酷的書,說出了資本主義帝國的真相。這個真相你可能早就知道,也可能只是不想去理會,但這是很殘酷的真相。
我敢保證,你看完之後對經濟學家的印象會變差。
這本書是作者 John Perkins 自己的故事。商學院畢業的他,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。他的工作就是,和各低度開發國家(LDC)政府接觸,以「專業」的經濟學分析,擘劃遠景,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、高速公路、港口、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「步向現代繁榮」的公共建設。
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(Economic Hit Man;EHM)。
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、銀行和政府。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,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。「事實上,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,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、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。」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,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,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、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....,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,金額更龐大。
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。 LDC 開始無力償還、開始負債纍纍。怎麼辦?用地下的石油交換!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,造成動植物絕跡,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。
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?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?這時候美國中情局(CIA)就會出動了,配合有財團背景*的媒體煽動,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、獨裁者、危險集團,小者暗殺(如厄瓜多爾總統─海梅‧羅爾多斯、巴拿馬總統─奧瑪‧杜裡荷),大者發起軍事入侵。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。
就這樣,透過「與政府毫無關係」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,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。而倒楣的 LDC 呢?極少數人得利、國家財政崩潰、人民永遠貧困、環境被破壞殆盡。「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。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,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,剩下的 25 元,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,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──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、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。」
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,就是美國的真面目,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。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,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。這就是看到自詡為世界警察的美國,四處維護正義真正的目的。
其實很多人早就知道了,但這本書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,特別讓人震撼。
所以經濟學家真的這麼糟糕嗎?
其實很早之前我就在開玩笑,我們讀經濟的人如果要去政府單位,就是為上面的人分析出漂亮的經濟數據來支持他的計畫,用來說服其他人。換個政府,又會出現一批經濟學家,用另一套理論解釋新的計劃才是對的。即使這兩個計畫是完全互斥,而且都是經過經濟學家認可的。
上面是我的玩笑話,但我想也是真的。不過哪個行業不是這樣呢?如果要不顧良心,藉著專業總是能找到自己「想要的結論」。不憑著良心做事,自然會被利用去做壞事。就像會計可以做假帳、立法院可以立出怪怪的法案、環評委員讓某煉鋼廠通過。這本書寫到的經濟學家自認為在幫國家做事,但其實害到更多人。
台灣不用擔心發生這些事,因為我們政府沒那麼強,經濟學家可能只會被利用騙騙選票而已吧。
本書最後有寫到的,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媒體的資訊都是被過濾過的。美國人民永遠以為發起軍事行動是在「解放」另一國的人民,但其實根本是為了石油,但人民永遠不知道。書上還有個結論是,要節約能源,這樣就不會那麼依賴石油了。看在符合節能減碳的份上,就一起寫出來吧。
重申我上面寫的,不要對經濟學家絕望。經濟學的出現是中立的,他和任何一個學問一樣,可以被壞人利用,也可能因為好人使用而幫助更多人。不管我們是什麼職業,都要憑自己良心做事,儘可能用自己所學多幫助更多人,世界將因此更美好,而這也是學習的目的!
*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(NBC) 是由奇異擁有;美國廣播公司 (ABC) 隸屬迪斯奈;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(CBS) 隸屬維康 (Viacom) ,而 CNN 則是美國線上 (AOL) 和時代華納的頻道。(台灣的媒體就不用說了,大家都很瞭解)
我敢保證,你看完之後對經濟學家的印象會變差。
這本書是作者 John Perkins 自己的故事。商學院畢業的他,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。他的工作就是,和各低度開發國家(LDC)政府接觸,以「專業」的經濟學分析,擘劃遠景,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、高速公路、港口、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「步向現代繁榮」的公共建設。
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(Economic Hit Man;EHM)。
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、銀行和政府。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,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。「事實上,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,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、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。」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,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,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、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....,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,金額更龐大。
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。 LDC 開始無力償還、開始負債纍纍。怎麼辦?用地下的石油交換!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,造成動植物絕跡,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。
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?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?這時候美國中情局(CIA)就會出動了,配合有財團背景*的媒體煽動,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、獨裁者、危險集團,小者暗殺(如厄瓜多爾總統─海梅‧羅爾多斯、巴拿馬總統─奧瑪‧杜裡荷),大者發起軍事入侵。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。
就這樣,透過「與政府毫無關係」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,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。而倒楣的 LDC 呢?極少數人得利、國家財政崩潰、人民永遠貧困、環境被破壞殆盡。「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。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,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,剩下的 25 元,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,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──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、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。」
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,就是美國的真面目,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。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,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。這就是看到自詡為世界警察的美國,四處維護正義真正的目的。
其實很多人早就知道了,但這本書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,特別讓人震撼。
所以經濟學家真的這麼糟糕嗎?
其實很早之前我就在開玩笑,我們讀經濟的人如果要去政府單位,就是為上面的人分析出漂亮的經濟數據來支持他的計畫,用來說服其他人。換個政府,又會出現一批經濟學家,用另一套理論解釋新的計劃才是對的。即使這兩個計畫是完全互斥,而且都是經過經濟學家認可的。
上面是我的玩笑話,但我想也是真的。不過哪個行業不是這樣呢?如果要不顧良心,藉著專業總是能找到自己「想要的結論」。不憑著良心做事,自然會被利用去做壞事。就像會計可以做假帳、立法院可以立出怪怪的法案、環評委員讓某煉鋼廠通過。這本書寫到的經濟學家自認為在幫國家做事,但其實害到更多人。
台灣不用擔心發生這些事,因為我們政府沒那麼強,經濟學家可能只會被利用騙騙選票而已吧。
本書最後有寫到的,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媒體的資訊都是被過濾過的。美國人民永遠以為發起軍事行動是在「解放」另一國的人民,但其實根本是為了石油,但人民永遠不知道。書上還有個結論是,要節約能源,這樣就不會那麼依賴石油了。看在符合節能減碳的份上,就一起寫出來吧。
重申我上面寫的,不要對經濟學家絕望。經濟學的出現是中立的,他和任何一個學問一樣,可以被壞人利用,也可能因為好人使用而幫助更多人。不管我們是什麼職業,都要憑自己良心做事,儘可能用自己所學多幫助更多人,世界將因此更美好,而這也是學習的目的!
*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(NBC) 是由奇異擁有;美國廣播公司 (ABC) 隸屬迪斯奈;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(CBS) 隸屬維康 (Viacom) ,而 CNN 則是美國線上 (AOL) 和時代華納的頻道。(台灣的媒體就不用說了,大家都很瞭解)
2008/01/29
捐血小板記 (2014年補充更新)
來紀錄一下這次特別的捐血行。
在開始流水帳之前,先解釋一下血小板分離術的捐血方式和一般的捐血方式有什麼不同。「血小板分離術」顧名思義就是只捐出血小板而已,不同於傳統捐的是「全血」。捐的原理很簡單,就是把血抽出來,把血小板分離出來,再把剩餘的血打回體內即可!
一般捐全血捐了數百 cc 的血液,身體要再花一段時間補製造回來,可能要長達三個月才能再捐一次。但捐血小板不同,因為血液會再打回體內,身體只要再製造其中的血小板就可以了,所以休息時間短,只要兩個星期就可以再捐一次。
捐血小板相較於捐全血有什麼好處?根據捐血中心網站的說明,一位病人每次輸用的血小板,需要從 12 袋 (250cc) 的全血中分離出來,如果直接捐血小板,捐一次即可滿足一位病人所需的血小板數量。可以減少因為輸用不同人的血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。所以捐血小板對病人是更好的!
更重要的是,根據捐血中心的文宣:癌症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、放射線治療、化療,但副作用之一是血小板會顯著遞減。病患因血小板不足,會導致小傷口流血不止,甚至造成腦部、腸道與膀胱等器官內出血。若更多人捐血小板,能為別人帶來更大而明顯的幫助!
捐血小板因為是成份血,對於血液品質也比較嚴格。
首先要抽 5cc 的血進行檢驗,若偷看檢驗結果的單子,檢驗項目是WBC (白血球濃度)、RBC (紅血球濃度)、HGB、HCT、MCV......等項目,這些細目捐血人不必知道。護理人員會告知「可捐」或「不可捐 (就會說原因)」。
以捐血人的角度,實務上「白血球濃度/數量」是很容易影響的,這受身體狀況好壞影響甚深,所以不能感冒、不能熬夜,前一天務必早點入睡。另一項是「油脂濃度」,我個人是沒碰到過,但血液太油的問題似乎普遍可能發生。除了平常應該要飲食清淡之外,捐血前一餐若吃太油,就可能會影響到。(參見:乳糜血)
第一次或已六個月以上未捐血小板者,需要檢查尿液酸鹼值。
事前檢查至此。順便提醒,捐血小板要預約喔!因為捐血小板的過程時間長,所以要占用機器,若未預約就要排隊等機器的空檔了。也因此只有捐血中心、捐血站才可以捐血小板,一般可移動式捐血車是沒有放此等機器的。(參閱捐血地圖)
真正要開始捐血小板了,用具有離心機功能的機器捐,捐血人坐在舒服的沙發椅,還有枕頭、毯子,可看電視,非常享受。插針和捐全血一樣,但比較粗一點。另外還要在手臂綁上類似量血壓的束帶,整個捐血過程就是把血抽出去,處理完之後再打回體內,再抽、再打...,抽的時候束帶會緊些,打回的時候會放鬆。
血液離開身體會立刻開始凝結,所以要加入抗凝血劑。如上述,這些抗凝血劑還會再隨著血液回到體內,對身體無害,但它會和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,使身體裡的血液的鈣濃度下降。造成的反應是...嘴唇會麻。所以可以吃免費的鈣片,當然,也可以喝現場若有提供的牛奶有同樣的效果。
又,分離血小板的過程是在體外完成的,所以血液會降溫,等於打回體內的血是冷的,故保暖工作要先準備好,千萬不要鐵齒。
隨著每個人血液濃度不同,進行抽出、打回的回合數不同。這在最初檢驗結果出來時,護理人員就會計算好了。以目標是 250c.c. 的血小板,大約要六、七個回合不等,總共大概一小時出頭。
血液抽出的過程,就和一般捐全血是一樣的。但每個人狀況不同,可能是濃度高低、可能是流速快慢,重點是機器上有燈號會顯示即時的抽血血流速度(是的,螢幕上的數字你都看不到,就只能看到那讓人焦慮的燈號)。流速正常時是綠燈,不夠快時降為橙色燈。若太慢時,不但會亮起紅燈,還會有驚人大聲的警示音響起(此時機器會自動停止,直到速度再變快)。
血液流速是很重要的,除了警示音很惱人又很丟臉之外,也關係到時間。反正流快流慢,就是要累積到足夠的量,流快一點總是好的吧!所以如何流快一點就是現場一項小挑戰。護理人員教的方法是握拳再鬆開,大概是讓末端有動作,可以帶動血流吧。所以你到現場會看到大家無意識地不斷在做那樣的動作。
坐在沙發上一個小時,手臂又被綁著,久了難免會不舒服。所以找能讓自己分心的方式是很重要的,除了有無腦的第四台可以看,其實比較建議自己帶書、帶隨身聽,都可以讓這段時間快樂很多。無形中四、五個回合就過去了,回過神來已經在最後一個回合了。
以下個人經驗僅提供參考,未獲專業人士證明有效:
其實捐血最棒的永遠不會是捐血的過程,也不太可能是禮物,而是幫助別人的成就感。我雖然花了更多時間,但我更直接地幫助到了一個病人。過去我捐了 1 次 250cc 和 19 次 500cc 全血,算下來可能只幫助到三個病人,而我今天馬上就幫助到一個病人了,真的是很有成就感。也難怪我要離開時護理人員還出來,要我兩個星期後再去捐。
看捐血中心網站,各個血型都是很缺血的,大家哪天早點睡,去捐個血吧!從捐全血開始,等適應了再來挑戰捐血小板吧! ^^
---
2014.3.9 :更新部份文字。
沒料到這篇文章受到許多人的歡迎,但當初是用流水帳的形式寫的,這麼多年來一直想寫一篇新的 Q&A 形式的文章,並補充後來得到的心得。但真的動手卻又寫不出新意,且和捐血中心的解說文宣很雷同,於是就變成修改這篇文章了。只是還是變成四不像,又像是一篇記錄文、又像是一篇解說文,典型失敗的「夾敘夾議」,希望各位諒察。
若有任何錯誤,煩請務必告訴我。而若您因為這一篇文章而增加動機,加入捐血助人的行列,也麻煩回文告訴我,這將是最大的鼓勵!
在開始流水帳之前,先解釋一下血小板分離術的捐血方式和一般的捐血方式有什麼不同。「血小板分離術」顧名思義就是只捐出血小板而已,不同於傳統捐的是「全血」。捐的原理很簡單,就是把血抽出來,把血小板分離出來,再把剩餘的血打回體內即可!
一般捐全血捐了數百 cc 的血液,身體要再花一段時間補製造回來,可能要長達三個月才能再捐一次。但捐血小板不同,因為血液會再打回體內,身體只要再製造其中的血小板就可以了,所以休息時間短,只要兩個星期就可以再捐一次。
捐血小板相較於捐全血有什麼好處?根據捐血中心網站的說明,一位病人每次輸用的血小板,需要從 12 袋 (250cc) 的全血中分離出來,如果直接捐血小板,捐一次即可滿足一位病人所需的血小板數量。可以減少因為輸用不同人的血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。所以捐血小板對病人是更好的!
更重要的是,根據捐血中心的文宣:癌症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、放射線治療、化療,但副作用之一是血小板會顯著遞減。病患因血小板不足,會導致小傷口流血不止,甚至造成腦部、腸道與膀胱等器官內出血。若更多人捐血小板,能為別人帶來更大而明顯的幫助!
捐血小板因為是成份血,對於血液品質也比較嚴格。
首先要抽 5cc 的血進行檢驗,若偷看檢驗結果的單子,檢驗項目是WBC (白血球濃度)、RBC (紅血球濃度)、HGB、HCT、MCV......等項目,
以捐血人的角度,實務上「白血球濃度/數量」是很容易影響的,這受身體狀況好壞影響甚深,所以不能感冒、不能熬夜,前一天務必早點入睡。另一項是「油脂濃度」,我個人是沒碰到過,但血液太油的問題似乎普遍可能發生。除了平常應該要飲食清淡之外,捐血前一餐若吃太油,就可能會影響到。(參見:乳糜血)
第一次或已六個月以上未捐血小板者,需要檢查尿液酸鹼值。
事前檢查至此。順便提醒,捐血小板要預約喔!因為捐血小板的過程時間長,所以要占用機器,若未預約就要排隊等機器的空檔了。也因此只有捐血中心、捐血站才可以捐血小板,一般可移動式捐血車是沒有放此等機器的。(參閱捐血地圖)
真正要開始捐血小板了,用具有離心機功能的機器捐,捐血人坐在舒服的沙發椅,還有枕頭、毯子,可看電視,非常享受。插針和捐全血一樣,但比較粗一點。另外還要在手臂綁上類似量血壓的束帶,整個捐血過程就是把血抽出去,處理完之後再打回體內,再抽、再打...,抽的時候束帶會緊些,打回的時候會放鬆。
血液離開身體會立刻開始凝結,所以要加入抗凝血劑。如上述,這些抗凝血劑還會再隨著血液回到體內,對身體無害,但它會和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,使身體裡的血液的鈣濃度下降。造成的反應是...嘴唇會麻。所以可以吃免費的鈣片,當然,也可以喝現場若有提供的牛奶有同樣的效果。
又,分離血小板的過程是在體外完成的,所以血液會降溫,等於打回體內的血是冷的,故保暖工作要先準備好,千萬不要鐵齒。
隨著每個人血液濃度不同,進行抽出、打回的回合數不同。這在最初檢驗結果出來時,護理人員就會計算好了。以目標是 250c.c. 的血小板,大約要六、七個回合不等,總共大概一小時出頭。
血液抽出的過程,就和一般捐全血是一樣的。但每個人狀況不同,可能是濃度高低、可能是流速快慢,重點是機器上有燈號會顯示即時的抽血血流速度(是的,螢幕上的數字你都看不到,就只能看到那
血液流速是很重要的,除了警示音很惱人
坐在沙發上一個小時,手臂又被綁著,久了難免會不舒服。所以找能讓自己分心的方式是很重要的,除了有
以下個人經驗僅提供參考,未獲專業人士證明有效:
- 捐血前適當的運動,可避免白血球濃度過低。所以我會走一小段路到捐血中心,再捨棄電梯爬樓梯。或有幫助。
- 增加血流速度的方法:
- 多喝水,或許能讓血液稀一點,流快一點。建議帶溫開水到座位上慢慢喝,如果一開始就喝太多,不久後想跑廁所就慘了。
- 坐挺一點或許有幫助(讓心臟高一點吧?),但許多人都半攤在椅子上似乎也沒問題。
- 避免瘀血的方法:
這大概是捐血界最常被討論的問題,我認為很簡單:拔針後第一時間強壓就對了!可以的話纏著的繃帶盡量包久一點,持續加壓,直到傷口保證已經癒合,就不會有瘀血了。
以捐血小板為例,因為針頭粗細不同。頭一針 5 c.c. 那一針的傷口比較小,捐完血小板就可以拆開了。主要捐血的那一針,就盡量久一點,我會留三個小時以上,一直以來都沒有瘀血的症狀。
其實捐血最棒的永遠不會是捐血的過程,也不太可能是禮物,而是幫助別人的成就感。我雖然花了更多時間,但我更直接地幫助到了一個病人。過去我捐了 1 次 250cc 和 19 次 500cc 全血,算下來可能只幫助到三個病人,而我今天馬上就幫助到一個病人了,真的是很有成就感。也難怪我要離開時護理人員還出來,要我兩個星期後再去捐。
看捐血中心網站,各個血型都是很缺血的,大家哪天早點睡,去捐個血吧!從捐全血開始,等適應了再來挑戰捐血小板吧! ^^
---
2014.3.9 :更新部份文字。
沒料到這篇文章受到許多人的歡迎,但當初是用流水帳的形式寫的,這麼多年來一直想寫一篇新的 Q&A 形式的文章,並補充後來得到的心得。但真的動手卻又寫不出新意,且和捐血中心的解說文宣很雷同,於是就變成修改這篇文章了。只是還是變成四不像,又像是一篇記錄文、又像是一篇解說文,典型失敗的「夾敘夾議」,希望各位諒察。
若有任何錯誤,煩請務必告訴我。而若您因為這一篇文章而增加動機,加入捐血助人的行列,也麻煩回文告訴我,這將是最大的鼓勵!
2008/01/18
幫幫我愛神 Help Me Eros
繼兩年前的天邊一朵雲、一年前的斷背山、幾個月前的色戒,我去看了幫幫我愛神。
我不想寫什麼劇情或是分析還有感想。幫幫我愛神就和天邊一朵雲一樣,硬要說個主軸是有,但是藏的東西好多好多,每次回想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感覺。每看一篇影評、每看一篇別人的感想,就又得到不同的收穫。
所以我想我這個寫文章遜腳就不寫太多了,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,或到 PTT 的國片板、電影板尋找。
幫幫我愛神是李康生的作品,不是蔡明亮喔,雖然他們是好朋友。
嚴格說起來風格是有一點點類似,但幫幫我愛神比起天邊一朵雲更在明亮一些,也更平易近人,很容易就能瞭解劇情。但就如前面說的,有太多是隱藏在表面之下的東西。
幫幫我愛神看完感覺是沉重的,很深的沉重,非常成功塑造出台灣社會角落不被注意到的悲情故事。那不正是我們可能發生的故事嗎?!
說真的,看台灣國片真的好舒服,真的好開心。劇情是悲苦的,是悽涼的,但感覺是溫暖的。看著熟悉的街道、熟悉的檳榔攤、紅綠燈、騎樓的機車、鐵皮屋。蔡/李總是把非常僕實的生活素材拿來使用,「天」裡面的炸米粉(螞蟻上樹?)、「幫」劇裡有重要意含的各式怪異料理。很熟悉的電視新聞畫面、缺水、選舉...。很熟悉的高雄市景,愛河、城市光廊、夢時代、天橋,很常見的公寓。好多好多,除了看一些電視劇,霸佔著電影院、電視頻道的好萊塢片、中國片,哪裡看得到這些東西。我們身邊就是一則則的故事呀!
只有這種在台灣的電影,真正反映出台灣社會,真正會摸到最深處的親切感。
拜託,沒有看過的人不要再說是色情片了。在我看之前聽到有人這樣講,我就會整把火。在看之後,我更是不服氣。
天邊一朵雲的性愛和西瓜有著深刻涵義,那正是該電影最偉大的精要所在。幫幫我愛神同樣使用到部份性愛畫面,一來是畫面不多,再來就是它更反映出某些悲哀的部份,沒有愛的性代表著什麼,當性打上名牌商標、打上股票行情,表現出空虛的性底下多麼哀傷的層面。
就像色戒裡面的三回合性愛場面都有不同的意義,為什麼李安的作品就不會被冠上刻版印象呢?或許是蔡明亮電影長期以來不被大家看懂,多數的人只看到性沒看到為什麼吧!有許多人看電影的當下深深的投入劇情,看到性愛場景反而沒有任何一絲和性有關的想法。
拜託,沒有看過的人不要再說是色情片了。
平平是國片,多數人喜歡李安的作品,直絕反對蔡/李導的作品。有人認為因為大家並不喜歡思考。許多人習慣了好萊塢式的電影,看電影只要坐在那裡,看著絢麗的動畫,不可思議的大場面,等著英雄(通常是講英文的任何國家的人)出來拯救世界,就可以開心地離開電影院,然後出來驕傲地說自己看了很棒的電影。我突然完全能理解 Mr.6 這篇文章的意思了。因為看電影每個人得到的都一樣,我們出來只要討論哪個女演員最正、哪個情節最唬爛、地球又被說英語的人拯救第幾次,輕鬆,又是大眾話題。
但是看蔡/李(如最前面所述,我算是只看過這兩位的作品,他們也是被「批」最凶的〉的電影需要思考,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成長經驗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穫。他們的電影有大量的空白,「天」裡面除了新聞畫面之外,只有一句台詞。我們必須睜大眼睛、用力動腦,抓住畫面每一個角落可能傳達出的不同的訊息。因為他們的電影讓人看不懂,因為他們的電影不直接告訴我們在表達什麼,觀眾更須要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!為什麼!為什麼男主角要這麼做?她來這裡又是為什麼?
就像許多人都知道,看小說比看電視好多了。文字美妙之處在於多了許多想像空間(我看了白色巨塔小說後要看連續劇很不能接受 XD)。我想這就是看平白的電影和看蔡/李電影的差別吧!他們的電影一樣是完整的畫面,但蘊藏太多東西在無形,一場看下來真正餘韻不絕,久久不能忘記。
你可能在一個月後忘了惡靈古堡裡有幾個活死人,但兩三年後的現在,我還是不時會想起我看的第一部(?)限制級電影天邊一朵雲裡面好多場景。現在想起來更有感覺,感覺也更深刻。
不知不覺廢話一大堆。
有人在回應「為什麼不支持國片」時說,一樣都花兩百元,為什麼大家不能選擇看得懂的電影(指美片)。對,當然。但我想一樣都花兩百元,台灣國片才是真正能帶來最大效用的。它讓我成長,讓我思考更多,雖然我看不到一大堆打仗的士兵、我看不到三百位猛男、我看不到維妙維肖的動畫。但我更看到了我自己!
我不想寫什麼劇情或是分析還有感想。幫幫我愛神就和天邊一朵雲一樣,硬要說個主軸是有,但是藏的東西好多好多,每次回想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感覺。每看一篇影評、每看一篇別人的感想,就又得到不同的收穫。
所以我想我這個寫文章遜腳就不寫太多了,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,或到 PTT 的國片板、電影板尋找。
幫幫我愛神是李康生的作品,不是蔡明亮喔,雖然他們是好朋友。
嚴格說起來風格是有一點點類似,但幫幫我愛神比起天邊一朵雲更在明亮一些,也更平易近人,很容易就能瞭解劇情。但就如前面說的,有太多是隱藏在表面之下的東西。
幫幫我愛神看完感覺是沉重的,很深的沉重,非常成功塑造出台灣社會角落不被注意到的悲情故事。那不正是我們可能發生的故事嗎?!
說真的,看台灣國片真的好舒服,真的好開心。劇情是悲苦的,是悽涼的,但感覺是溫暖的。看著熟悉的街道、熟悉的檳榔攤、紅綠燈、騎樓的機車、鐵皮屋。蔡/李總是把非常僕實的生活素材拿來使用,「天」裡面的炸米粉(螞蟻上樹?)、「幫」劇裡有重要意含的各式怪異料理。很熟悉的電視新聞畫面、缺水、選舉...。很熟悉的高雄市景,愛河、城市光廊、夢時代、天橋,很常見的公寓。好多好多,除了看一些電視劇,霸佔著電影院、電視頻道的好萊塢片、中國片,哪裡看得到這些東西。我們身邊就是一則則的故事呀!
只有這種在台灣的電影,真正反映出台灣社會,真正會摸到最深處的親切感。
拜託,沒有看過的人不要再說是色情片了。在我看之前聽到有人這樣講,我就會整把火。在看之後,我更是不服氣。
天邊一朵雲的性愛和西瓜有著深刻涵義,那正是該電影最偉大的精要所在。幫幫我愛神同樣使用到部份性愛畫面,一來是畫面不多,再來就是它更反映出某些悲哀的部份,沒有愛的性代表著什麼,當性打上名牌商標、打上股票行情,表現出空虛的性底下多麼哀傷的層面。
就像色戒裡面的三回合性愛場面都有不同的意義,為什麼李安的作品就不會被冠上刻版印象呢?或許是蔡明亮電影長期以來不被大家看懂,多數的人只看到性沒看到為什麼吧!有許多人看電影的當下深深的投入劇情,看到性愛場景反而沒有任何一絲和性有關的想法。
拜託,沒有看過的人不要再說是色情片了。
平平是國片,多數人喜歡李安的作品,直絕反對蔡/李導的作品。有人認為因為大家並不喜歡思考。許多人習慣了好萊塢式的電影,看電影只要坐在那裡,看著絢麗的動畫,不可思議的大場面,等著英雄(通常是講英文的任何國家的人)出來拯救世界,就可以開心地離開電影院,然後出來驕傲地說自己看了很棒的電影。我突然完全能理解 Mr.6 這篇文章的意思了。因為看電影每個人得到的都一樣,我們出來只要討論哪個女演員最正、哪個情節最唬爛、地球又被說英語的人拯救第幾次,輕鬆,又是大眾話題。
但是看蔡/李(如最前面所述,我算是只看過這兩位的作品,他們也是被「批」最凶的〉的電影需要思考,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成長經驗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穫。他們的電影有大量的空白,「天」裡面除了新聞畫面之外,只有一句台詞。我們必須睜大眼睛、用力動腦,抓住畫面每一個角落可能傳達出的不同的訊息。因為他們的電影讓人看不懂,因為他們的電影不直接告訴我們在表達什麼,觀眾更須要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!為什麼!為什麼男主角要這麼做?她來這裡又是為什麼?
就像許多人都知道,看小說比看電視好多了。文字美妙之處在於多了許多想像空間(我看了白色巨塔小說後要看連續劇很不能接受 XD)。我想這就是看平白的電影和看蔡/李電影的差別吧!他們的電影一樣是完整的畫面,但蘊藏太多東西在無形,一場看下來真正餘韻不絕,久久不能忘記。
你可能在一個月後忘了惡靈古堡裡有幾個活死人,但兩三年後的現在,我還是不時會想起我看的第一部(?)限制級電影天邊一朵雲裡面好多場景。現在想起來更有感覺,感覺也更深刻。
不知不覺廢話一大堆。
有人在回應「為什麼不支持國片」時說,一樣都花兩百元,為什麼大家不能選擇看得懂的電影(指美片)。對,當然。但我想一樣都花兩百元,台灣國片才是真正能帶來最大效用的。它讓我成長,讓我思考更多,雖然我看不到一大堆打仗的士兵、我看不到三百位猛男、我看不到維妙維肖的動畫。但我更看到了我自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