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03/25

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

  前幾天看了滿熱門的電影明天過後。以下開始爆雷。

  故事最開始是從南極大冰塊(那叫什麼= =)裂開說起,然後是世界的氣候會議有科學家提出地球可能會再次進入冰河期,當然沒有人要相信。他的理論聽起來好像滿有可能的,先是地球暖化,極地冰融化之後破壞了海水的鹽份密度平衡,進而讓寒暖流錯亂,最後反而是冰河時期來臨。而他是以上次的冰河期的模型來模擬現在的情形。
  神奇的是在預言提出之後的沒幾天,世界各地開始出現奇怪的天氣,像是日本東京下冰雹(冰雹打到招牌後,招牌一定會因此而掉下來,感覺就很扯)之類的。LA還出現超多龍捲風,破壞很多高樓。然後很快的開始有巨大的冷氣漩南下(想像有三個超巨大的颱風從北極一起出發,壟罩整個北半球,不過這次改成很冷的颱風),接著是海水整個湧上岸,就是大家電視廣告看到的,和自由女神差不多高的海水牆就這樣湧進都市,當然是很可怕的事。
  而那個科學家的兒子參加機智問答比賽,而到了曼哈頓,他就和幾個同學(包括喜歡的女生,後來變閃光),被困在圖書館裡面。而冷氣漩的中心因為冷空氣快速下降,所以經過的地方都會瞬間整個結冰。在如此可怕的環境下,大家只要躲在火堆旁邊就可以撐下去,但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堅持要去圖書館找他兒子,而整個過程的險惡就帶來了可看性,不過仔細想起來是非常愚蠢的行為。
  神奇的是在科學家終於到了圖書館的前一天晚上,氣漩突然消失了,風和日麗、陽光普照,就這樣父子團圓。而整個北半球則是留下幾層樓高的大冰塊。結束。

  整部片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大自然的反撲,特別用美國的例子來告訴大家,我們再怎麼自以為偉大(碰到這個議題大家好像都會拿出「人定勝天」這個成語來鞭一下),大自然終有一天會回敬我們的。而美國身為世界老大,碰到這樣的情形還是無能為力,尋求墨西哥的幫助。那真的是現在很無法想像的世界,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,就因此而失去了所有經濟力量,軍事再強大、股票市值多大,在那時都是"BS",想到一個在翻船時,一個不會游泳的教授,雖然他會微積分、統計學,但是完全沒用。

  電影劇情講了、要表達的也講了,下面來講一下其他的。
  這部電影說好聽是特效很強、說難聽是太誇張。還有情節安排不合理之處,或許都在為了警告世人的原則下而被合理化了。另外我雖然看的是正版DVD,但是很明顯是中國翻譯過來的,有些用語不太一樣,有些卻又像是用DR. EYE直接翻譯的無釐頭,很奇怪那些暖流寒流的艱深詞句都翻很漂亮,簡單的反而很莫名其妙。像有一句「這是我第二個孫大衛的作品」,你一定以為孫大衛是某藝術家吧,其實原文是「這是我第二個兒子(son),大衛,的作品」。名字翻譯也都很怪,像Jack就翻「傑」。難道是在鼓勵我們聽英文就好了嗎。

  看完會有一種,我們再這樣下去真的會完蛋的感覺(電影裡面原以為是以後的事,不就突然發生了嗎!),我們還是少騎車,多走路吧。而想打發時間的話看這部片還不錯,完全都不用動頭腦,因為劇情很單純。
  

2 則留言:

  1. 劇情將氣候的變化編得太極端了,
    但這其實達到另外一個效果:
    多數觀眾看完後會想去知道、會想發問,
    究竟實際情形會如何,而得到較正確的資訊。
    而不是電影中氣候的瞬間性變化....
    所以我覺得看完整部影片,就氣候變化而言,
    用更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發生的內容並分析,
    其實是會更有意義呢。

    至於我會認為這齣電影著重的不是人物本身,
    而是在氣候,所以人物劇情處理得也較粗糙。
    因為電影若沒有人做串場,頗像紀錄片呀。

    這部電影帶來的啟示,除了要珍惜地球外,
    有關其他的看法,端看你用什麼角度、態度,
    來欣賞這部電影吧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推薦樓上的回應,非常鞭辟入裡,可惜這邊不能m文,哈哈。

    看movie板好像還有盜版的「明天過後2」,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達呢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