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7/31

再給我一天 for one more day

  「再給我一天」
  我會看這本書,完全是衝著他是「倒數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」的作者寫的書才看的。但我是對這一本非常失望啦,以下將用很無聊的記法描述這本書的大意,所以想看書的各位請慎入!

  這本書和大部份小說差不多都要兩百多頁,但一看就知道是有膨風過的。大的段距、上下左右邊緣留很寬....。所以我似乎只花一天午餐和晚餐和一點點其他時間就看完了。
  看的過程也讓我頗為不愉快。

 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前棒球球員,長期酗酒,然後回到故鄉自殺。在幾乎要死亡的時候,他見到了她媽媽,一位她一生最對不起的,但是早就已經死去的人,最後他獲得了媽媽的原諒,而這位先生並沒有自殺成功。書名「再給我一天」就是說,如果可以活一次,他要用對的方式對他所愛的人。
  作者 Mitch Albom 說這可說是一個鬼故事,整本書只有最前面最後面是現實世界,中間全都是那位自殺先生的「想像」(反正就是死前會看到過去一切的那種說法)。整本書花了兩百頁在寫那位先生──好吧,我要搬出他的名字了,他叫奇克──在過去對他的媽媽有多麼糟糕。在描述成長過程的同時,又插入了大量的「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」和「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」,連著故事本身,作者成功讓我們這些讀者知道,奇克在回想起來對他的媽媽有多麼愧疚,但我是邊看邊罵!怎麼會有這麼該死的壞小孩呀!
  像是他硬是要在妹妹面前戳破,聖誕老人是媽媽假扮的。那種九歲小孩自以為看清一切的行為讓我 x 聲連連啊!

  另外奇克的爸爸更是個糟糕的人,在奇克小時候和媽媽因不明的原因吵架冷戰離婚之後就離開了。在那個年代離婚的婦女是非常被瞧不起的,鎮上的人都議論紛紛,在背地裡說壞話,而該死的奇克不但不挺身而出幫媽媽說話,反而也覺得是很丟臉的事情。
  奇克的媽媽一心想要奇克讀書有好的教育,她為了扶養奇克和他妹妹,原本在醫院當護士,但因為離婚的關係被趕出來(這真是很莫名其妙),當美髮師,當清潔工。這是很讓人肅然起敬的辛苦,但奇克一整個覺得很丟臉,真是很讓我生氣!當奇克終於進了大學,入學時媽媽想一起看看宿舍,但被奇克以太丟臉為由趕走了....

  你以為沒了嗎?

  另一方面,奇克的爸爸一心想「扶植」奇克成為棒球球員。站在支持台灣棒球的立場,我對這件事沒有意見,但他老爸的手段就錯了。要知道他已經離開這個家庭而且完全沒有任何聯絡了,但他會偷偷去找奇克,唯有和棒球有關的時候,也因此他聽了父親的話,大學輟學加入小聯盟,一度上場打擊,但很快就因傷離開。不打棒球之後換了幾項工作都始終不成功。
  要知道他放棄大學去打棒球是非常傷害他媽媽的,媽媽努力十數年送他進大學,但只接到奇克一通電話,得知要聽那「從未有任何貢獻」的父親的話,改為加入棒球隊。這不是單純的小孩要選擇自己志向的問題而已,在他的父母那種關係下,這對他媽媽真是很殘酷的選擇。

  更糟糕的是,在他媽媽七十九歲的生日會,他接到那平常總是無消無息的父親的電話,得知又有個打棒球的機會(退休球員的比賽),就這樣,他再一次背叛他的母親,在生日當晚坐車離開,還騙媽媽是工作上有急事。而你猜怎麼了?奇克的媽媽在隔天一早,奇克擊出一球並被接殺的同時,心臟病發作死亡。
  奇克為了他那糟糕的老爸的點子,沒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。

  而我不是說他在自殺幾乎要死亡的時候見到了他媽媽嗎?他媽媽帶他見了許多人,最後見到了一個女人,噢!天啊!真相大白了,原來奇克父母離婚的原因是,他爸爸有婚外情,而且兒子還和奇克差不多大!
  這麼串起來,過去奇克母親是多麼的偉大!她的委屈完全不說出來,自己承受著痛苦扶養小孩長大,但孩子卻總是一次次忘記她,去找那位可惡的父親。
  最後,在那幾乎死亡的「想像」中,奇克終於知道自己過去的行為是多麼錯誤,但他也只能在想像中向早已死去的母親道歉了。

  所以,故事就是要說,如果可以再給奇克一天,他要對愛他的人更好點。而這整篇故事雖然一整個看起來就是很讓人生氣,但要說的宗旨是重要的,我們要珍惜現在,對每一個愛我們、或我們愛的人好一點,不要辜負愛我們的人,也不要遲遲不對愛的人表達。
  我覺得最重要的,請不要當個死小孩!孝順點!

2008/07/22

經濟殺手的告白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

  這是一本很殘酷的書,說出了資本主義帝國的真相。這個真相你可能早就知道,也可能只是不想去理會,但這是很殘酷的真相。
  我敢保證,你看完之後對經濟學家的印象會變差。

  這本書是作者 John Perkins 自己的故事。商學院畢業的他,以經濟學家的身份進入一家叫 Main 的國際顧問公司。他的工作就是,和各低度開發國家(LDC)政府接觸,以「專業」的經濟學分析,擘劃遠景,說服該政府蓋更多發電廠、高速公路、港口、機場或工業園區等號稱可以「步向現代繁榮」的公共建設。
  這種職業叫做經濟殺手(Economic Hit Man;EHM)。
  經濟殺手所在的金權政體掌控了大企業、銀行和政府。提供貸款給 LDC 進行上述建設,但貸款條件是那些計畫要交由美方工程師和建設公司來進行。「事實上,這些金錢根本沒有離開過美國,它只是從華盛頓的銀行轉到紐約、休士頓或舊金山的工程公司。」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美國的公司可承接那些建設,更要在計劃過程盡其誇大,膨脹未來的經濟成長率、虛張不可能出現的高額用電量成長....,如此可以讓建設更大,金額更龐大。
  當然被膨風的計畫是不可能帶來預期中的經濟成長的。 LDC 開始無力償還、開始負債纍纍。怎麼辦?用地下的石油交換!美國為了這些石油可以不惜砍除大片熱帶雨林,造成動植物絕跡,只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。
  如果負責遊說和談判的經濟殺手失敗了怎麼辦?如果哪個 LDC 領導人起身反抗不接受建設計劃怎麼辦?這時候美國中情局(CIA)就會出動了,配合有財團背景*的媒體煽動,塑造該領導人為恐怖份子、獨裁者、危險集團,小者暗殺(如厄瓜多爾總統─海梅‧羅爾多斯、巴拿馬總統─奧瑪‧杜裡荷),大者發起軍事入侵。事成之後美國又將扶植一個親美的政權起來配合。

  就這樣,透過「與政府毫無關係」的顧問公司的經濟殺手,美國賺到了工程費用和確保石油來源穩定。而倒楣的 LDC 呢?極少數人得利、國家財政崩潰、人民永遠貧困、環境被破壞殆盡。「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經濟殺手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。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元原油,石油公司收下 75 元,剩下的 25 元,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,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──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、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。」

  這就是經濟殺手的工作,就是美國的真面目,就是史上最強大資本帝國在做的事。絕大多數美國人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做這些事,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裕生活是踐踏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群人之上。這就是看到自詡為世界警察的美國,四處維護正義真正的目的。
  其實很多人早就知道了,但這本書以當事人的角度寫出來,特別讓人震撼。

  所以經濟學家真的這麼糟糕嗎?
  其實很早之前我就在開玩笑,我們讀經濟的人如果要去政府單位,就是為上面的人分析出漂亮的經濟數據來支持他的計畫,用來說服其他人。換個政府,又會出現一批經濟學家,用另一套理論解釋新的計劃才是對的。即使這兩個計畫是完全互斥,而且都是經過經濟學家認可的。
  上面是我的玩笑話,但我想也是真的。不過哪個行業不是這樣呢?如果要不顧良心,藉著專業總是能找到自己「想要的結論」。不憑著良心做事,自然會被利用去做壞事。就像會計可以做假帳、立法院可以立出怪怪的法案、環評委員讓某煉鋼廠通過。這本書寫到的經濟學家自認為在幫國家做事,但其實害到更多人。
  台灣不用擔心發生這些事,因為我們政府沒那麼強,經濟學家可能只會被利用騙騙選票而已吧。

  本書最後有寫到的,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媒體的資訊都是被過濾過的。美國人民永遠以為發起軍事行動是在「解放」另一國的人民,但其實根本是為了石油,但人民永遠不知道。書上還有個結論是,要節約能源,這樣就不會那麼依賴石油了。看在符合節能減碳的份上,就一起寫出來吧。
  重申我上面寫的,不要對經濟學家絕望。經濟學的出現是中立的,他和任何一個學問一樣,可以被壞人利用,也可能因為好人使用而幫助更多人。不管我們是什麼職業,都要憑自己良心做事,儘可能用自己所學多幫助更多人,世界將因此更美好,而這也是學習的目的!

*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(NBC) 是由奇異擁有;美國廣播公司 (ABC) 隸屬迪斯奈;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(CBS) 隸屬維康 (Viacom) ,而 CNN 則是美國線上 (AOL) 和時代華納的頻道。(台灣的媒體就不用說了,大家都很瞭解)